<dl id="nlax5"><label id="nlax5"></label></dl>

      <ul id="nlax5"><meter id="nlax5"></meter></ul>
      <form id="nlax5"><output id="nlax5"><tfoot id="nlax5"></tfoot></output></form>
        2025年07月22日
    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> 新聞中心 > 本地 > 正文

        劉春喜的“脫貧字典”

        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18-05-10 作者:紀雨童   打印

          到戶增收花名冊上的79戶人家的戶名、組別和每戶補貼數(shù)額等一目了然;各組的分戶信息、人員動態(tài)、產(chǎn)業(yè)項目等分顏色標注,使人了然于胸……這樣精細、精準的幾本工作日記,被更多人稱贊是一本本“脫貧字典”,記錄著盧氏縣徐家灣鄉(xiāng)桐木溝村駐村工作隊員劉春喜3年零8天對群眾用情至深幫扶脫貧的情懷——

          4月26日,雨中的盧氏西南山重重阡陌之上,深深淺淺的綠在繁花間層層疊疊撲面而來,像一幅水粉畫,濃淡相宜甚是好看。

          從喧囂的城市走進山村,徐家鄉(xiāng)灣桐木溝村的早晨顯得異常安靜,雨珠兒甩打地面的聲音響亮。村部里,劉春喜還穿著一件厚馬甲,簡陋的一間房兼具工作、起居、會客功能,這是他在這里已住了3年零8天的“家”。

          今年一季度對盧氏縣脫貧攻堅督查巡查中,劉春喜的“脫貧字典”被我市攻堅戰(zhàn)督查巡查辦公室第一組人員發(fā)現(xiàn)。當時,組長孫連峰翻看著劉春喜的幾本工作記錄,內(nèi)心被深深觸動。他激動地說,3年多如一日,從這些精準翔實的數(shù)據(jù)中不僅能看到劉春喜作為駐村幫扶隊員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,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,他把對群眾的情懷都融入了工作中。有這樣的扶貧隊員,群眾怎會不脫貧?群眾又怎能不敬重?

          (一)

          3年零8天前,劉春喜還是三門峽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的副院長。對學生實行精細化管理,想盡辦法使他們成才,是劉春喜為人師的初心和目標,他為此忙得不亦樂乎。2015年4月15日,全市發(fā)出駐村扶貧工作“號令”,三門峽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隨即發(fā)出倡議。生長在農(nóng)村,對農(nóng)村有著難以割舍的牽絆,又有過兩次駐村經(jīng)歷的劉春喜毅然報了名。兩天后,他來到了桐木溝村。

          桐木溝村山清水秀、自然風光優(yōu)美。那一年,有兩個單位幫扶桐木溝村,工作任務不太重。但劉春喜卻沒閑著,他從家里把摩托車托運過去,開始翻山爬溝了解村情民意。

          “一溝十八岔,岔岔有人家,多則三五戶,少則一兩家。”這是盧氏伏牛山區(qū)的真實寫照。桐木溝村就是三道溝岔,坡陡溝深,13個村民組60%無路,村民居住分散,最遠的兩家距離七八公里,8個村民組無通信信號,交通基本靠走。冬天如果下上一場雪,最少半個月,出去的回不到家,在家的出不了門。

         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,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(qū)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,消滅貧困的莊嚴承諾全國自上而下,令人振奮。2016年4月8日,一場高規(guī)格的全市駐村工作會議召開,任務重、時間緊,剛回到學校報到上班的劉春喜再次回到了桐木溝村。當時,另外一家?guī)头鰡挝怀冯x桐木溝。入戶走訪、建檔立卡……面對這個深度貧困村2019年要求整村退出脫貧的重任,再看看全村233戶777口人中161戶539名待脫貧人口,該村貧困發(fā)生率59%全鄉(xiāng)最高,耕地奇缺,成塊連片的不超過10畝,群眾思想觀念落后,資源稀少,種地沒有地,務工沒企業(yè),培訓沒文化……劉春喜說,當時越往溝里走,他越發(fā)覺得在這里扶貧神仙也無助,責任和擔子越發(fā)沉重,但對工作講完美、不服輸?shù)膭⒋合瞾碚f,這無疑將面臨一個更大的挑戰(zhàn)。

          (二)

          扶貧該扶誰?怎么扶?把政策宣傳到位,扶貧先扶民心;把工作措施落實到位,扶貧先扶民智。

          白天,劉春喜和同事一道入戶走訪,帶著問題傾聽民意訴求;寂靜的夜晚,他做調(diào)研筆記、學習政策,為每一戶貧困群眾落實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和措施。

          工作方法對了,再難的問題辦起來也相對容易一些。幾個月深入走訪,劉春喜的扶貧日記已經(jīng)寫滿了一大本,但貧困戶情況各不相同,牽涉項目和類別也相對復雜,變數(shù)較大,不便于查閱和精準掌握。2015年底,劉春喜便開始琢磨,用管理學生時的一套大數(shù)據(jù)管理辦法來記錄、整理與扶貧相關的所有類別信息及享受政策等信息數(shù)據(jù),用表格形式,分門別類記錄,條分縷析、清清楚楚,除此之外,一些會議內(nèi)容、投票人數(shù)等也被制成表,重要事件特別標注……這就有了大家一致稱贊,并在全鄉(xiāng)迅速推廣的劉春喜的“脫貧字典”。

          “脫貧字典”成了劉春喜推動桐木溝扶貧工作的“利器”,使他對每一戶的情況、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都了然于胸,在手工制表的同時,劉春喜還做了電子表格,在電腦上便于攜帶,有利于保存和開展工作。

          “脫貧字典”越來越厚,每一個表格上的色塊、每一個扶貧戶都成了劉春喜的牽掛,放在心上,越來越多,越來越重,也與群眾越走越近。

          2017年底,桐木溝110戶貧困戶脫貧,而且群眾主動自愿脫貧。2017年12月中旬,盧氏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丹保民到徐家灣調(diào)研時說,群眾自愿脫貧,說明扶貧政策知曉率高,群眾對扶貧工作滿意度高,劉春喜的扶貧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。

          (三)

          發(fā)揮教師的優(yōu)勢,把黨的扶貧政策宣講到位,提升群眾的幸福感;讓脫貧措施助推扶貧,讓群眾得到實惠激發(fā)內(nèi)生動力;宣講傳統(tǒng)美德,樹文明新風……民風淳厚、心地善良的桐木溝人凝聚力明顯增強,慢節(jié)拍的生活也開始進入“加速度”, 對生活奔小康開始充滿了勁頭,同時村民對扶貧隊員劉春喜也越來越信賴,把他當成主心骨、自家人,隔三差五他們會來找劉春喜說說難心事,哪怕提籃給劉春喜送幾個雞蛋、幾頭大蒜、一把青菜,借此表達一份感激,體現(xiàn)一份親情。

          群眾把劉春喜當成親人,是因為劉春喜把群眾放在心上。徐家灣鄉(xiāng)書記張磊說,靠著騎摩托車,劉春喜把能到的村民家里都去到了,村民家里大事小事他都幫著解決,紅事白事他都“隨份子”。用劉春喜的話來說,只有這個場合,他才能見到平時見不到的村民,掌握情況更多。

          坐落于田間綠野,門前有花盛開……73歲的胡彥林老人的小院在雨中別有一番景致。20世紀80年代修電站出事故,老人的腿被截肢。劉春喜送來扶貧政策,爭取來電動輪椅,時時來噓寒問暖,一家人見了劉春喜,熟絡親切得很。

          村民老姚頭跟兒子因在地邊修路產(chǎn)生分岐,父子倆激烈爭吵,兒子一怒之下動手打了老爹。老姚頭傷心委屈地來找劉春喜訴苦。劉春喜知道老人對兒子從小就很寵愛,不會真舍得教訓兒子,他一邊撫慰老人,一邊告訴老人要為他主持公道,讓警察來處理此事。果然,老姚頭不舍,連說只希望能勸勸兒子,讓他認個錯,今后不再動手。劉春喜多次打電話找老姚頭的兒子問詢,耐心說服教育,老姚頭的兒子最終認識到了錯誤,父子倆的心結(jié)都解了。

          去年,村民杜章寶的女兒正在讀六年級,之前幾年一直享受貧困生教育補貼,因新學期換了班主任不了解情況,便沒上報。劉春喜核實后,將一學期625元的貧困戶義務教育補貼發(fā)給了杜章寶的女兒,杜章寶高高興興地在明白卡上簽上了名字。

          類似的家庭矛盾和糾紛劉春喜處理過很多,一次兩次不行,就三四次跑,直到圓滿解決。

          (四)

          家長里短的事,在村民心里都不是小事,劉春喜都管,但如何讓村民徹底脫貧,以文化人,以智育人,扶貧扶智齊手抓才是根本。

          做教育、說教育,劉春喜心里明白,桐木溝村人缺文化才是真正的窮根,扶起心智才能真正拔掉窮根。

          走訪中,劉春喜發(fā)現(xiàn)這里十四五歲就輟學的不少,出去打工平臺也很低,改變不了命運。他挨家挨戶去講道理、想辦法,不僅讓10多個孩子重新回到課堂,還因人施策指導孩子們一定要參加中招考試,能上普高的上普高,能上五年制大專的就上大專,或者參加職業(yè)技術(shù)教育。孩子上了學還得管,主動聯(lián)系學校給貧困戶的孩子爭取享受國家政策照顧、企業(yè)獎學金等,聯(lián)系落實每人每年4000元的助學金和每人每年2000元的雨露計劃補助,解除家長和孩子的后顧之憂。村民胡曉紅的兒子和親威家的孩子都上了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,放假時他們來看劉春喜,看到孩子們的變化,劉春喜非常開心。

         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,要從娃娃抓起。劉春喜的教育脫貧拔窮根計劃,不僅讓桐木溝人受益,還輻射到了附近的幾個村。該鄉(xiāng)豐太村孤寡老人的孫女已是大一的學生,祖孫倆日子不好過,劉春喜反復研究協(xié)調(diào),幫孩子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紅利,減輕了老人負擔。

          2016年中招前,策劃組織三門峽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的教授到徐家灣中學舉辦以“孩子——為什么要上大學?”為主題的勵志講座,產(chǎn)生巨大影響;2016年暑假,組織師范學院送教下鄉(xiāng)文藝演出,讓徐家灣沸騰;大學生“三下鄉(xiāng)”文化幫扶貧困戶19名學生, 桐木溝乃至徐家灣這池春水活了……

          山里人留守的婦女和老人多,過慣了閑散的日子,為勵志扶貧,劉春喜利用盧氏縣人社局雨露計劃短期培訓班的機會,在桐木溝村舉辦了家政服務培訓班,全村共有59人報名參加,開闊了眼界。劉春喜又建起家政服務微信群以方便與村民交流,促使大多數(shù)學員外出杭州、廣州等地打工,月收入達3000元以上。過去不太愛說話的,如今也開始主動和人交流了,能走出去的,已開始有了更大的心愿,這也是劉春喜想看到的結(jié)果。

          (五)

          劉春喜就像他的名字一樣,總能帶給人們春天般的喜氣。

          和他共事20多年的駐村第一書記薛志剛說,他就是這樣一個人,工作細致踏實,做人厚道善良。就拿摩托車來說,別人一個月加油二三十元就夠了,而劉春喜在桐木溝村全靠這個“電驢子”,貧困戶住的太遠,開會他親自去接來,再送回去,三四天就加一回油,一個月得二三百元;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多,他電話費用得也越多,一個月400元話費未必打得住……在別人眼里這也許都是小錢,但對劉春喜來說,愛人下崗、兒子上大學,家里負擔重,這也不是小開支,吃住山村不方便,每周洗一次澡要跑到鎮(zhèn)上,干凈爽利地一路回來后他又是一身黃土;為節(jié)約生活成本,回一次家,劉春喜提回來一大包自家菜園里種的菜,掛面就是家常飯……劉春喜從來沒說過,他只是想扶貧任務這么重,這一次來就不回去了,要把扶貧工作做好。

          移民搬遷的新社區(qū)漂亮大氣,劉春喜今年的產(chǎn)業(yè)扶貧項目是發(fā)展集體經(jīng)濟,發(fā)展林蛙養(yǎng)殖,初步估算,一年可實現(xiàn)產(chǎn)值150萬元,他對2019年底桐木溝村脫貧更有信心了。

          立夏剛過,劉春喜喜事連連,先后獲得“2017年盧氏縣脫貧攻堅突出貢獻獎”“三門峽市青春榜樣標兵”榮譽稱號。

         


        ( 編輯:cll )
        久碰是精品香蕉频线观,无码无需播放器在线观看,精品国产91av自在自线,国产综合久久精品综合AV无码
            <dl id="nlax5"><label id="nlax5"></label></dl>

              <ul id="nlax5"><meter id="nlax5"></meter></ul>
              <form id="nlax5"><output id="nlax5"><tfoot id="nlax5"></tfoot></output></form>